针对当前老旧电梯更新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该通知系统性强化电梯全生命周期管理。在规范老旧电梯更新流程的基础上,统筹考量安全性能与经济成本,严格实施监督检验和技术把关,同时压实使用单位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监管与宣传教育双轨机制,着力构建“质量可靠、运行安全、管理规范”的电梯更新体系,切实保障群众乘梯安全与出行便利。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全国范围内大量住宅电梯进入老龄化阶段。据公开数据,我国在用超15年的老旧电梯已超过80万台,因部件老化引发的故障率呈上升趋势。此次通知的出台,正是针对当前更新改造中暴露的低质低价竞争、关键部件寿命不足、施工监管缺位等突出问题。
通知明确提出三大核心原则:一是安全性优先,要求更新电梯的核心安全部件性能不得低于原电梯;二是经济性兼顾,鼓励合理利用旧部件缩短工期;三是全周期管理,构建从生产到报废的全链条监管体系。
在技术规范层面,通知建立了覆盖电梯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生产环节要求制造单位严格履行主体责任,明确驱动主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的安全指标必须达标,同时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其中,特别强调对保留的旧部件要进行专业评估,留存勘测证明和业主知情文件,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
检验环节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要求检验机构对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等关键项目进行现场监督并保存音像记录。新增的8大类附加检验项目涵盖层门材质、导轨规格、悬挂系统防护等关键技术参数,其中明确规定额定载重630千克以上电梯必须采用89毫米以上宽导轨,包覆带使用寿命不得低于400万次启动次数。
使用管理环节创新提出“全包式服务”理念,鼓励发展集使用管理、维护保养于一体的专业化运营主体。通知特别强调同步安装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从物理层面阻断电动车进电梯的顽疾。市场监管总局将通过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建立老旧电梯更新项目数据库,实现信息实时共享。
通知构建了政府、企业、业主三方责任体系。地方政府需统筹资金使用,建立“三无”电梯长效治理机制;制造单位要提供不少于10年的钢丝绳质保和整机维保服务;使用单位须与维保单位签订明确的服务合同,保障应急救援响应时效。特别引入信用惩戒机制,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电梯实行联合惩戒。
在监管手段上,市场监管部门将开展“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检查,对检验机构违规行为实行“一案双查”。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实行挂牌督办。同时加大普法力度,通过典型案例曝光、社区安全讲堂等形式,提升居民安全意识和参与度。
此次政策创新亮点频出,首次将电梯更新纳入特别国债支持范围,预计将撬动数百亿社会资本;首创“金属材质全覆盖”标准,大幅提升层门、轿厢等关键部位耐久性;创新“保留部件认证”机制,平衡改造成本与质量安全。
该通知已在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公开征求意见,此次征求意见结束后,正式文件将适时印发实施,标志着我国老旧电梯更新工作进入规范化、标准化新阶段。
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全文)http://www.ceccweb.org.cn/listshow.php?cid=68&id=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