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分享  |  登录  注册
您的位置:中国城市节能网要闻快讯政策法规正文

《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解读

2025-05-06 22:33:52来源:财政部网点击:719 次

2025430日,财政部联合生态环境部共同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气候准则》),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双碳战略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气候准则》的编制出台不仅意味着一项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更是一场深层次的企业战略思维与治理逻辑的系统重塑。这部准则不仅回答了企业应披露什么这样一个技术性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治理、战略、风险管理和绩效指标的系统要求,引导企业思考如何主动转型,如何将气候相关议题真正纳入企业核心经营与决策体系。


一、《气候准则》出台意义重大

《气候准则》的出台具有深刻的制度背景与战略考量,不仅是落实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国主动融入全球可持续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监管框架的重要体现。

顺应全球趋势 夯实中国特色ESG制度体系。从宏观战略层面看,近年来我国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方面不断深化。2023年下半年,财政部牵头会同外交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人民银行、证监会等九大部委,对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IFRS可持续准则体系)在我国的适用性开展了系统评估。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以国际准则为基础,结合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的总体策略,规划到2030年基本建成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这一顶层制度设计标志着我国正从政策倡导迈向规则制定的新阶段,强化在全球ESG相关规则体系建设进程中的话语权。

基本准则率先落地 专题准则有序推进。作为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的关键起手式,《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已于202411月发布,明确了可持续信息披露的基础原则、适用对象、信息质量要求等,为《气候准则》等专题准则奠定了通用框架。《气候准则》正是在这一基础上细化推进,聚焦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最核心、最紧迫的可持续议题,以更具操作性和可比性的披露机制,回应社会、市场和监管三方的共同关切。

支撑绿色转型 服务国际对接与国内治理双重目标。从现实需要出发,我国正处于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窗口期。推动企业系统披露气候相关信息,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也是发展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推动资源向低碳产业集聚的前提条件。同时,《气候准则》作为规范企业气候治理逻辑的第一准则,也将成为我国参与全球气候信息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透明协作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工具,不仅积极应变国际趋严披露要求,更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战略自主行动。


二、《气候准则》要点解析:规范企业气候治理的系统性机制设计

作为我国气候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的首部细则性文件,《气候准则》不仅填补了企业气候信息管理的制度空白,更在框架设计上体现出强烈的引导性与系统性,推动企业从分散应对走向统筹内嵌,从静态披露迈向动态转型,实现气候议题从边缘合规事项向核心治理要素的跃升。

四位一体披露体系 重塑企业气候治理框架。《气候准则》内容完整、结构严谨,以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与目标四大支柱构建起信息披露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全面对标IFRS S2等国际标准,更结合我国监管实践和企业特征,形成了一个既具引导性又具操作性的制度框架。四大支柱不仅是信息披露的核心架构,更是企业气候治理能力的映射窗口,标志着信息披露从应对式合规走向战略型治理

从治理到战略 推动气候责任进入企业核心层。在治理维度,《气候准则》要求企业披露董事会与管理层在气候议题上的职责、能力与监督机制,明确气候责任进入高层决策,并鼓励与薪酬激励挂钩,实现从组织机制到激励机制的闭环融合,这意味着气候议题不再是环保部门的孤立任务,而需进入董事会会议纪要、纳入高管考核指标,成为企业整体战略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在战略层面,《气候准则》要求企业识别气候风险与机遇,并通过气候情景分析评估其对业务模式、供应链、财务影响的弹性表现,推动构建适应型战略多情景预案,这一要求本质上是在倒逼企业构建气候适应型战略多情景预案机制,特别是在政策收紧、成本变化、消费偏好转移等变量下,提升企业抗冲击能力。在风险与机遇管理维度,《气候准则》进一步将气候因素嵌入企业日常风控流程,使其成为公司整体风险治理体系的一部分,而非合规附属性要求。

从排放到目标 建立可衡量、可验证的量化闭环。在具体披露指标与目标方面,《气候准则》第二十六至四十六条明确要求企业系统披露温室气体范围一、二、三排放数据,标明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同时要求设定阶段性碳中和目标,配套进展评估机制与激励约束措施。此外,《气候准则》还引入了碳信用抵销、融资排放、内部碳定价等实践要求,推动气候信息披露从数据上报走向价值链重塑。这些规范性要求,可以帮助企业构建起一个可度量、可追踪、可验证的气候绩效体系,并为第三方鉴证、金融定价和转型融资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支撑。

实施路径设计注重科学性、操作性与引导性。如果说《气候准则》的结构设计体现了体系思维,那么其实施路径则体现了渐进智慧,兼顾科学性、操作性和引导性。首先,以相称性方法兼顾企业能力差异。在总则第三条及第十六条、第十八条中明确,企业在披露时可结合自身资源选择合理路径,前期可采用定性方式,逐步迈向科学定量。这一软着陆思路避免一刀切式的压力传导,注重规则设计的必要弹性,可以大大增强其适应性。其次,在数据处理上充分体现科学性。尤其是对范围三排放的核算,第二十八至三十七条不仅分类清晰,还鼓励使用可验证、经审计数据,并推动间接排放纳入全生命周期考量。这可以为未来进一步深化碳足迹管理和碳市场建设打好基础。此外,构建了从数据到激励的闭环机制。《气候准则》第三十九条提出将气候绩效与高管薪酬挂钩,从机制上将可持续责任嵌入企业治理中,这种战略管理激励一体化安排,将极大增强企业执行力与主动性。


三、企业如何应对《气候准则》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气候准则》的出台,将为倒逼企业绿色发展打开转型升级的新窗口,气候信息披露义务的背后,需要一场系统性的价值重估和能力重塑。

其一,这是企业必须直面的挑战。要按照《气候准则》要求开展气候信息披露,目前几乎所有企业在人力、数据、技术、工具等方面都面临不小的挑战,随着2030年碳达峰时点的临近,达峰之后碳中和的刚性约束也已经迫在眉睫。2025年是统筹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企业尤其要紧紧抓住十五五这个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换的关键窗口期,以《气候准则》的实施为重要抓手,把气候治理的新挑战转变成为自身绿色发展的新机遇。

其二,这是企业战略再造的契机。通过准则引导,企业需要系统审视其业务对气候变化的风险暴露程度、适应能力及转型路径,有助于打造具备长期韧性的绿色竞争力,并提升其在资本市场的辨识度和估值空间。企业应将气候议题纳入战略层面,设立专门的可持续发展部门或委员会,开展气候风险识别与情景分析,并将其结果纳入决策流程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战略、运营和资本的深度联动。

其三,这是企业管理提升的动力。无论是范围三排放核算、融资排放评估,还是情景分析和能力建设,都需要企业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周期的碳信息管理系统和运营机制。企业应高度重视基础碳管理体系和数字碳管理平台建设,并与技术、安全环保、供应链、风险管理和财务等部门协同,形成业务数据披露闭环。


四、北京绿色交易所将为《气候准则》落地提供支撑

作为国发[2021]15号文支持建设的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北京绿色交易所正积极推进北京ESG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致力于将该平台打造为连接政策引导与企业实践的关键枢纽,从分级披露”“行业模板”“能力培训等层面为企业落地应用《气候准则》提供专业平台支撑,推动气候信息披露转化为企业绿色价值实现途径。

一是聚焦怎么披露,构建标准化工具体系。北京ESG综合服务平台打造统一的数据采集模板与报告自动化生成系统,将与《气候准则》披露活动紧密对接,帮助企业提升信息披露效率与合规性。同时,特别关注中小企业的现实痛点,打造轻量化披露系统,提供模板+示范+技术支持的一体化服务方案,切实降低披露门槛,提升数据结构化程度与可比性。

二是联动谁来服务,打造协同高效的服务生态。在能力保障方面,北京ESG综合服务平台汇聚金融机构、第三方评价评级机构、咨询公司等多元服务主体,搭建跨界融合的服务生态系统。平台整合涵盖信息披露、数据验证、ESG评价评级、绿色投融资对接等关键环节,为企业落实《气候准则》开展气候信息管理与披露形成闭环式支持机制。

三是回应披露有何用,探索价值化转化路径。信息披露的意义不仅在于合规,更在于其能否转化为市场认可与资源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正积极推动披露成果与绿色信贷、转型融资等金融工具深度联动,探索建立高质量气候信息的价值实现机制。通过打通披露评估应用的闭环通道,助力企业将合规成本转化为价值收益,实现从为披露而披露因披露而增值的根本转变。

《气候准则》重新定义了企业在气候议题中的角色,为政策引导、市场评价、金融支持提供了统一语言,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框架。北京绿色交易所将以北京ESG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契机,助力《气候准则》落地实施,构建披露能力+服务生态+价值转化闭环支撑体系,为企业不断提升气候治理和碳管理能力保驾护航,为北京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和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平台力量。

《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http://www.ceccweb.org.cn/listshow.php?cid=68&id=2645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1.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
  2. 关于印发《湘潭市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和产品...
  3.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
  4.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
  5.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以...
  6.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电化...
  7. 政策解读 |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特...
  8.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9. 关于深入推进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
  10. 关于印发大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