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分享  |  登录  注册
您的位置:中国城市节能网要闻快讯新闻资讯正文

重磅!57万亿基建狂潮来袭!

2025-10-22 14:52:25来源:住房建设信息平台点击:685 次

近期,关于“57万亿基建狂潮”的说法在网络上不胫而走,但这一数字实际上混淆了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建投资的概念。真正的故事,投资结构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7.15万亿元。而所谓的“57万亿”很可能误读了这一数据。这波基建投资并非盲目撒钱,而是精准滴灌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其背后的逻辑更值得关注。

第一投资新动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到37.15万亿元,同比下降0.5%。这一数字与网上流传的“57万亿”存在明显差距。

投资增速下降主要受房地产开发投资拖累,扣除房地产因素,项目投资实际上同比增长3.0%。这表明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其他领域的投资仍在稳步增长。

细分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0.2个百分点。这一增速虽然不高,但在经济转型期已属不易。

更值得关注的是投资结构的变化。曾经占据半壁江山的房地产投资让位于更加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工业投资高技术服务业投资正成为新增长点

02“两重”建设:8000亿的精准投放

今年7月,2025年8000亿元“”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这笔巨额资金正被精准投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硬投资”方面,8000亿元支持1459个项目,聚焦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长江沿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标准农田、重大水利工程等领域。

这些项目不再局限于传统“铁公基”,而是更加注重战略性与安全性的平衡。从城市地下管网到“三北”工程,从医院病房改造到高等教育提质升级,覆盖面广泛且精准。

软建设”方面,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同步推出,包括优化长江沿线铁路投融资模式,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网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完善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布局等。

03韧性城市:未来三年的发展蓝图

今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为未来三年城市基建指明方向。

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项重点任务将取得明显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这意味着未来三年将迎来一波城市基建升级浪潮

方案细化了9大类、32项具体任务,涵盖能化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智慧住区建设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等多个方面。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设施上布设物联感知设备,搭建安全监测平台,实现对设施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和有效处置。

04钱从哪里来?

财政数据披露,中央财政将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资金下达地方,用于支持地方化债偿还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并扩大有效投资。

同时,近期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逐步开始投放,将对四季度和明年初基建形成支撑。这些资金的注入,有望推动基建投资增速回升。

在地方层面,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如河南省提出用足用好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政策,出台规范推进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政策,启动实施一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7.0%,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为20.0%,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显示民间资本正逐步融入这波基建浪潮。

05投资结构深度调整

仔细观察投资数据,会发现一场静悄悄的结构革命正在发生。

前三季度,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4.0%,其中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6.3%,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6%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5.3%,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1个百分点。其中,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核力发电、水力发电投资合计增长13.9%,绿色能源投资正成为新亮点。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0%,拉动全部投增长2.0个百分点。这一高增长与今年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密切相关,显示企业正积极进行装备升级。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6.1%,占全部服务业投资的比重为5.3%,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3.1%,数字经济领域投资快速增长。

06项目落地进行时

随着资金逐步到位,各地项目正加速落地。

在宁夏固原,投资近2亿元的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及管网和设施更新改造项目正抓紧施工。该项目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计划改造的各类管径的球墨铸铁管道长达64.6公里。

固原市住建局副局长韩乃福表示:“今年,固原市要做的不是‘修修补补’,而是要系统性地‘更换血管’,祛除‘病根’,让城市更宜居、更有韧性。”

除了大型项目,一批“小而美”的民生项目也在加快推进。国家发改委推动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儿童托管等社区服务。

在智慧停车、智能物流、数字家庭等领域,一批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项目也在稳步推进,让基建投资更加可感可及。

走在固原街头,工人们正在更换已运行近30年的供水管道。这些锈迹斑斑、破损严重的管道即将被全新的球墨铸铁管道取代。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全国各地都在悄然发生。

不同于以往“铁公基”为主的大拆大建,新一轮基建投资更聚焦城市“里子” 和民生短板。从地下管网改造到智慧城市升级,从新能源布局到高端制造业培育,这些看似零散的投资背后,是一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清晰逻辑。

未来几年,随着这批“两重”项目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我们生活的城市将变得更宜居、韧性、智慧。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1. 工信部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2025年度智能制...
  2. 关于印发《上海市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
  3. 国家能源局发布一批重点行业标准,公告2025...
  4. 第五期节能降碳技术与解决方案周末沙龙成功...
  5. 重磅!57万亿基建狂潮来袭!
  6. 多地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落地见效
  7.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服务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8. 地热能开发有望纳入“十五五”规划
  9. 零碳科技:2026年八大绿色建材
  10. 医院为什么要用楼宇自控?它究竟能带来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