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 22:23:50来源:看氢能源公众号点击:675 次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最新公示的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项目立项名单中,两个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相关项目脱颖而出,标志着上海正式布局绿色航空燃料新赛道。
2025年9月2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关于上海市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项目立项的通知》(沪科〔2025〕320号),正式对33个新能源项目予以立项。
市科委对这些项目的资助总额达到10850万元,其中2025年拨款6620万元。这些项目涵盖了绿色燃料、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和新型电力系统四大领域。
01 名单公布:两个SAF项目获得立项
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的立项名单中,有两个直接涉及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项目获得支持。
《二氧化碳电催化制可持续航空燃料与高效能催化反应工程技术》项目是重点支持项目之一。该项目致力于研发二氧化碳电化学制SAF的高催化活性电极材料及配套电解池技术,形成工业化技术体系,完成中试验证。
另一个SAF相关项目是《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型烟气碳捕集技术及应用》,该项目虽然直接聚焦碳捕集技术,但其考核指标明确要求“实现绿色燃料生产示范应用”,其中就包括SAF的生产应用。
根据项目申报指南要求,二氧化碳电催化制备SAF项目需要达到一系列严格的技术指标。
项目承担单位需要研制出二氧化碳电催化制备SAF的中试装置,实现反应选择性>65%,二氧化碳总转化率>90% 的技术突破。
这些技术指标具有相当的挑战性,但也体现了上海对SAF技术创新的高标准要求。只有达到这些指标,才有可能实现SAF的经济可行性和规模化生产。
上海市对SAF项目采用了创新的“赛马制”资助机制。
这种机制拟支持最多2个研发水平相当、技术路线不同的申报团队平行立项,通过健康竞争激发创新活力。
每个SAF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350万元,同时要求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这种要求确保了企业有足够的投入承诺和产业化决心。
04 应用前景:SAF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到2050年,SAF将承担航空业65%以上的减排贡献,市场需求量高达数千万吨。
随着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制定航空业碳减排目标,以及欧盟《ReFuelEU航空法案》设定了具有约束力的SAF掺混目标,SAF市场需求正在快速增长。
欧盟要求2025年SAF掺混比例达到2%,2030年达到6%,2035年达到20%,2050年达到70%。这些法规将为SAF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
上海在SAF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作为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上海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储备。
上海拥有完整的航空航天产业链,包括中国商飞、中国航发等龙头企业,为SAF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生态。
浦东国际机场作为全球重要的航空枢纽,年航煤消耗量巨大,为SAF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
SAF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生产成本高是目前SAF推广的主要障碍,当前SAF价格是传统航油的2-3倍。
原料有限也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目前SAF生产主要依赖废弃油脂和生物质资源,原料供应不稳定。
技术不成熟同样是挑战。SAF生产技术路线多样,但大多数仍处于示范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上海此次支持的二氧化碳电催化制备SAF技术,是一条新的技术路径,有望突破原料限制,实现碳循环利用。
除了关键技术研发计划外,上海市还在研究制定更加全面的SAF产业支持政策。
2025年8月,成都东部新区发布了《成都东部新区支持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的若干政策》,这是全国首个专门针对SAF产业的专项扶持政策,计划三年内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
虽然上海尚未发布专门的SAF产业政策,但通过此次关键技术研发计划的支持,已经显示出上海布局SAF产业的决心和力度。
上海通过此次关键技术研发计划的支持,正在构建SAF产业创新生态。
通过支持从碳捕集到SAF生产再到应用验证的全产业链技术攻关,上海有望形成SAF技术的完整创新链条。
随着技术的突破和成本的下降,SAF有望在未来十年迎来快速发展期,为航空业低碳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上海有望凭借其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势,成为中国SAF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和产业发展的引领区。
上海市此次支持两个SAF相关项目,只是其布局绿色航空燃料产业的一个开始。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和技术的突破,上海有望在SAF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未来几年,随着全球航空业碳减排压力的增大和SAF市场需求增长,上海在SAF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布局将逐渐显现其价值。
绿色航空是未来航空业发展的必然趋势,SAF作为现阶段最可行的减排路径,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上海的加入,将为我国SAF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凡来源注明中国城市节能网的内容为中国城市节能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