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7 14:54:48来源:蓄热技术公众号点击:681 次
绿电直连” 与 “隔墙售电” 均是电力市场改革中出现的新型交易模式,旨在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但两者在核心定义、适用场景及交易规则上存在显著差异。
一、基本概念1、核心定义绿电直连:指清洁能源(如风电、光伏、水电等)发电项目与电力用户直接建立物理或虚拟连接,实现绿色电力的点对点直供。隔墙售电:指发电企业(含各类电源)与位于其供电范围外(“隔墙”)的用户直接签订售电合同,通过公共电网传输电力,无需物理专线连接。2、电源类型绿电直连:仅限绿色能源(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强调电力的 “绿色属性”(可配套绿证交易)。隔墙售电:无电源类型限制,可包括火电、水电、风电等各类电源,不强制 “绿色属性”。3、连接方式绿电直连:可通过物理专线直连,或依托公共电网实现虚拟直供,但需明确绿色电力的溯源与计量。隔墙售电:必须依托公共电网传输,无物理专线要求,本质是 “电网代输” 模式。4、用户范围绿电直连:通常面向对绿色能源有明确需求的用户(如高耗能企业、出口型企业、注重ESG的企业)。隔墙售电:面向所有符合准入条件的电力用户(如工业园区企业、大型商业体等),更侧重降低用电成本或保障供电稳定性。5、政策导向绿电直连:核心目标是推动 “双碳” 目标,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支持用户实现 “绿色用能”。隔墙售电:核心目标是打破传统供电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提升电力交易效率。二、电价构成
两者的电价均由 “电力本身价格” 和 “附加成本” 构成,但具体组成因模式特性有所不同:
即绿色电力的发电成本,由发电企业与用户协商确定,受资源禀赋(如光照、风速)、项目规模、技术水平等影响(例如光伏电价可能低于风电,集中式光伏低于分布式光伏)。
(2)输电 / 配电费用
若为物理专线直连,仅需承担专线建设及运维成本;
若依托公共电网传输,需缴纳过网费(含电网损耗),收费标准由政府或电网企业核定。(3)绿色属性附加费(可选)
若用户需同步获取绿证(证明电力的绿色属性),可能需额外支付绿证费用(约 0.01-0.05 元/千瓦时,因地区和项目类型而异)。
(4)税费及基金
包括增值税(13%)、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目前为0.019 元/千瓦时)等,与常规电力一致。
由发电企业与用户协商确定,取决于电源类型(如火电受煤价影响,新能源受补贴政策影响)、市场供需关系等,可低于传统目录电价。
(2)过网费(核心附加成本)
因依赖公共电网传输,需向电网企业缴纳 “隔墙输电费”,包括:
输电环节费用(电网企业的输电成本及利润);配电环节费用(用户所在区域的配电网络成本);线损费用(电力传输中的损耗分摊)。
过网费标准由政府核定,通常按 “容量 + 电量” 或单一电量制计费。(3)其他费用
包括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如可再生能源附加、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等)、税费(增值税等)。
三、成本优化路径与适用场景
通过合理申报容量(如按最小必需负荷报装)、配置储能或柔性负荷减少与电网交换功率,降低弃电率;利用区块链溯源获取国际绿证对冲成本。(2)适用场景对电力可靠性和低碳属性要求高的出口企业(如电池、光伏制造),可锁定长期低碳竞争力。
(2)适用场景分布式能源密集区域(如工业园区),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并激活闲置电力资源。
四、政策演进与未来趋势
凡来源注明中国城市节能网的内容为中国城市节能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