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07月26日    星期六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分享  |  登录  注册
您的位置:中国城市节能网要闻快讯新闻资讯正文

“碳”路先行——四川零碳工业园区试点的战略考量与破局路径

2025-07-24 20:49:37来源:四川省节能低碳协会微信点击:687 次

7月21日,2025年度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名单公布,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攀枝花西区经济开发区、四川金堂经济开发区成功入选,成为我省零碳工业园区的首批试点园区


作为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的省份,四川“先行”的底气何在?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战略考量?试点的首批零碳工业园区有何特点?从试点建设到形成规模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今年3月,经济和信息化厅会同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四川力争打造一批零碳工业园区。


如今,首批试点园区的“鸣枪起跑”,又将助推四川在零碳路径探索、场景打造、统计核算、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激发新的增长动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碳”索者:

四川为何率先布局零碳工业园区?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建立一批零碳园区。这场以园区为单位的“绿色革命”拉开大幕,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践,全国各地争先加快建设步伐。


今年3月,《工作方案》正式出台,同时还配套出台了《四川零碳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和《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试行)》,为我省零碳工业园区建设绘制出一幅清晰的“路线图”,计划通过3年左右的建设期,逐步打造一批零碳工业园区。



推动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本质上是要破解工业增长和碳减排的难题,而四川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试点建设的底气,恰源于其拥有解题的独特禀赋。


作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四川目前已形成了水、风、光多能互补的能源开发格局,其中,水电装机量及发电量居全国首位,具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广阔空间。


得天独厚的清洁能源优势,无疑给四川推动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打好了“源头减碳”的绿电根基。


在此基础上,四川绿色低碳产业也已形成硬核支撑——近年来,以晶硅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迅速,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已超30%,集聚态势加快形成。



“但优势背后仍有短板。”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相关负责人坦言,“虽然,四川电网碳排放因子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四川地方碳排放因子还不具备国际认可度,无法作为有效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依据。”


破解矛盾、释放潜力,正是四川率先试点的深意。事实上,早在2022年,四川便启动了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工作,并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如今,四川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正是其立足清洁能源优势、产业基础和现实所需,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全链条优势重塑和价值跃升的关键举措。



“碳”路者:

四个试点园区的差异化突围路径

近年来,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坚定进军新能源产业赛道,打造光伏储能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两年落地英发德耀、四川高景等6个百亿级项目。这为其跻身优势产业主导型零碳工业园区试点筑牢了产业根基。



立足园区实际实现差异化探索,正是四川零碳工业园区建设的鲜明特征。不同园区因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的差异,在减碳路径上各有侧重——有的依托优势产业延伸绿色链条,有的瞄准国际市场突破贸易壁垒,有的聚焦传统工业破解转型难题,有的则以绿电为基探索高耗能产业的低碳路径。


“结合四川产业基础和发展需要,此次入选的四个园区重点聚焦优势产业主导、外向出口、资源加工、绿色高载能等不同类型。”经济和信息化厅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中,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属优势产业主导型、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属外向出口型、四川攀枝花西区经济开发区属资源加工型、四川金堂经济开发区属绿色高载能型。



聚焦上述四大类型工业园区,经济和信息化厅也梳理提出推动零碳工业园区“4+2”建设路径,即:清洁能源规模利用、绿色低碳产业培育、绿色低碳技术支撑、智慧能碳系统建设4个主要路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生态固碳和碳汇开发2个补充手段,指导各地因地制宜编制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方案。


例如,作为优势产业主导型园区的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计划通过重点企业扩产及新项目引进,加速构建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形成2000亿级晶硅光伏产业规模的目标,并加快完善光伏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循环改造、实施储能行业布局。



另一边,作为绿色高载能型园区的四川金堂经济开发区,则计划依托“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培育,力争到2027年建成以“绿电驱动+技术赋能”为核心的零碳工业园区示范。


“目前,我们正谋划研究成立专家服务团,为试点园区提供一对一公益性指导服务,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经济和信息化厅环资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工作方案》,试点建设期满1年后,经济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还将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协调解决试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进展缓慢的及时调整出试点名单。


既以高标准确保试点质量,也通过政策红利为园区建设注入动能。


下一步,省级工业发展资金将零碳工业园区纳入支持范围,对通过验收的零碳工业园区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后补助支持。支持纳入试点名单的园区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整体部署并规模化实施绿色低碳改造、设备更新、智改数转等技术改造项目,并在相关专项中予以支持。同时,支持具备条件的零碳工业园区优先申报国家和省级高新区。


另一方面,鼓励相关产业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加大对园区内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支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扩大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推广力度,切实满足零碳工业园区建设的融资需求。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1. 共34家!2025年北京市先进级智能工厂(第二...
  2. 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
  3.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
  4. 关于节能评估与节能审查:能源相关概念及其...
  5. 署名文章丨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6. 湖北│关于印发《绿色建筑发展“十五五”规...
  7. 福建│关于征集2025年度绿色建筑新技术推广...
  8. 专家解读文章之二 |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
  9. 专家解读文章之一 | 完善实施节能审查和碳排...
  10.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固定资产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