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陈塘热电有限公司 ,天津 300221)
摘 要:对于供热企业的供热系统来说 ,保证供热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内容。日常加强对供热设备的故障诊断和维修 ,能够有效降低故障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短时间内帮助供热设备恢复正常 ,保证其稳定安全运行。就供热设备的故障诊断方法和维修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供热设备 ;故障诊断 ;维修方法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供热设备的内部组成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各个系统变得越来越智能化。虽然其运行效率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了一定提升 ,但是故障发生频率并没有减少。工作人员应当细致地了解供热设备在运行中经常出现的故障现象 ,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排除和维修方法在短时间内快速解决 ,从而推动供热设备的正常运行,最大限度降低故障的影响和损失。
1 供热设备常见故障分类
供热设备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 ,一旦发生故障有可能会出现指示 ,基于此可以将供热设备的故障分为无指示故障和有指示故障。目前我国的智能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发展 ,大部分的供热设备装有自诊断程序 ,该程序可以智能地对设备实际状态实时监控 , 发现异常现象就会发出相应的信号来提醒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通过指示能够初步定位和诊断 ,并快速对其展开维修。而无指示故障一般情况下是因为硬件线路损坏 ,相比于有指示故障 ,其损伤程度较为严重。工作人员需要对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位细致分析 ,并制定针对性的维修方案。这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维修经验 ,能熟练掌控设备系统的运行规律。根据供热设备实际出现的故障位置进行分类 ,划分为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对于硬件故障来说 ,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其进行维修或更换 ,如电缆故障等 。而对于软件故障来说 ,则需要工作人员对对应的程序重新设计、输入 ,如启动器故障等[1]。依据故障条件 ,可以划分为随机性故障和系统性故障。顾名思义 ,随机性故障就是指供热设备不定时、没有预兆出现的故障 ,具有不确定性 ,对于这类故障的诊断和维修工作难度较高 ,因此工作人员在实际维修过程中 ,常常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这使得实际的维修效率不高。随机性故障涵盖了供热设备内部温度较高等现象 。所以 ,针对该类故障 ,工作人员必须要多次试验 ,在认真分析之后进行维修。系统性故障则是指在某个固定条件下出现的状态 ,它具有可预料性 ,可能提前向维修人员发出警示 ,因此工作人员的维修难度较低。
2 供热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直观性检查是工作人员在故障诊断中的第一步。在该阶段 , 工作人员需要仔细检查设备的各个部位和零件 , 确定熔断器是不是被烧毁、元器件是不是裂开等 , 同时要注意 ,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必须要确保供热设备处于断电状态[2]。通常情况下 ,供热设备的软件系统出现故障 ,并不会发出警示信号 。因此 ,这对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就比较高 ,工作人员需要对软件程序进行合理、有效的判断 ,然后再进入到程序中修改录入。如果是硬件系统出现故障 ,维修人员就需要观察指示对其定位和判断 ,而后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如果设备中的仪器仪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故障 , 那么工作人员应当借助电工仪表工具 ,对设备的电流、电压等进行检测 , 从而有效地确定故障位置 ,确认其故障类型和解决方案。
3 供热设备故障维修方法
在运行中 ,不同设备的各项参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同时这些具体的数值也是可以人为输入修改的。因此 ,为进一步提升供热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就要求工作人员对各个设备参数实施动态监控 ,并及时调整不合理的数值。通过动态监测 ,查看各项数值是否处于合理范围内,一旦某个参数超出合理值 ,那么该设备内部的某一个位置可能出现故障。因此通过对数值进行调整 ,就能使设备恢复到正常的运行状态。首先 ,工作人员需要对供热设备的故障进行全面的分析 ,如果故障的位置为印刷版电路 ,那么就应当对其进行及时更换 ,这样整个供热设备就不会受到不利影响。在更换备件过程中 ,工作人员一方面要注意将所有设备断电 ,以能够安全操作 ,减少潜在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在更换配置的时候 ,还要对其设定状态、具体位置准确记录 ,以能够使得设定状态和更换之前保持一致 ,不会影响到后期的应用 。此外 ,在更换完成之后 ,还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及相关资料 ,并下载对应的操作软件 ,熟悉各个步骤并严格按要求进行 ,避免因为操作失误造成的问题[3]。该方法属于控制变量法 , 如果工作人员对一处故障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 ,不能准确判断元器件是否出现问题 ,并且也没有对应的配件进行更换 。此时 ,就可以更换相同类型的元件 ,观察供热设备的后续状态。如果在更换之后 ,供热设备依然没有恢复原状 ,则证明元器件并没有出现问题。采用交叉换位法作为维修方式 ,无论是在硬件接线的交换还是在参数的更换中 ,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按步骤操作,综合考虑影响因素,否则会因为不必要的人为错误扩大故障的影响范围 ,加重故障后果。随着供热设备的智能化升级, 其在运行过程中还有可能因为各个软件之间的不兼容 ,造成系统故障 ,这对于工作人员的维修难度来说较高 ,需要耗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 。因此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重新启动的方式对设备故障进行紧急处理 , 确保其能够暂时恢复正常运行 ,再依次对软件故障进行检测排除。
4 提升供热设备运行效率的对策
目前大部分企业对于供热设备的维修采用事后维修的方式 , 在供热设备发生不同程度的故障或是已经出现了各类不良表现之后 ,才要求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和维修。这种维修模式不仅效率较低 ,还使得整个设备的运行过程不稳定因素高 ,一旦出现问题会扩大损害范围。所以 ,相关企业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维修管理模式 ,积极制定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机制 ,凸显工作人员的责任主体 ,并通过点检定修制 ,全方位展开预防性维修 ,从而实现资源上的优化整合 ,提升维修工作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 ,个别企业的供热设备数量较多 ,且系统都很复杂 ,因此还可以设置专职点检员 ,定期对各个设备进行预防性的检查和维护 ,观察并记录各个设备的具体性能和经济指标 ,结合日常工作内容 ,强化对供热设备实施劣化倾向管理。例如 ,工作人员依据其工作性能和重要程度 ,将供热设备分为 A、B、C 三类 ,其中 ,A 类设备主要是日常故障问题较多 , 对实际供热效果影响较大的设备;B 类是指各方面性能处于中等水平的设备 ,C 类是指性能较好 , 平日很少出现故障的设备。通过这样的分类 ,对A类设备采取事前预防性检修 ,并增加检修频率 ,不管是不是存在故障 ,到了一定的使用期限之后 ,也需要对其内部零件进行更换 ;对 B 类设备需要将预防性检修和预知性检修相结合 , 并结合设备的实际动态变化 ,定期对其检查维护 ;对 C 类设备主要采取事后检修模式[4]。为全方位推动供热设备维修工作的持续化开展 , 企业还需要构建一套实用性强、便捷操作的维修程序 ,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将维修内容落实到个人 ,并为维修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 ,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以此来提升维修成果的高效性 ,避免各类损伤问题而影响设备使用。与此同时, 工作人员还必须规范自己的操作步骤和过程 , 不要抱着消极的态度和不重视的心理 ,而是要增强对设备运行的预见性 ,科学分析供热设备运行的全过程 , 并对其运行规律和各个零部件熟悉掌控 ,尤其是针对经常出现的故障问题和具有特殊性的故障 ,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应急措施 。此外 ,在安装调试环节 ,工作人员还要提前收集相应设备的各项数据 ,深入分析各项数据 ,以具体掌握各个设备系统的参数。通过这种数据分析的方式 ,不仅有效提升了操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还能提前明确具体事宜 ,从源头上提升维修维护的质量。结合供热设备的实际情况 ,健全各种设备操作、使用和维修规程 ,制定具体明确的岗位职责 ,制定各种考核管理方式 ,以全方位 做到设备维护有人管、技术资料有档案。为进一步推动各项维修工作的合理化和规范化 ,可以将员工工资薪酬和考核制度相挂钩 ,通过各种指标检查和考核方式 ,不断提升职工人员的责任意识 ,保证供热设备各项指标的完成度。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 ,配置多样化的仪器 ,组建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 ,并引入数据采集器等先进技术仪器 ,这不仅能加强对供热设备的实时状态监测 ,还能将各项数据准确上传到档案系统中。通过对各项数据的积累 ,进而应用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在必要时候为维修提供参考建议[5]。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 ,严格开展各项预防性维修工作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 ,开展讲座、培训等方式 ,不断强化广大工作人员的预防性思想 ,为后续的维修工作奠定基础。针对大型的供热设备 ,可以承包给专业的供热设备维修公司 ,要求其定期检修和零部件更换 ,由此提升预防性维修的有效性。但是 ,该种方法也存在一定弊端 ,如果维修公司的某个技术人员流失 ,那么后续的技术人员可能对前期的维修工作缺乏全面了解 ,使得供热设备的维修延续性受到阻碍。同时 ,供热单位在开展预防性维修工作的时候 ,还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小组 ,积极招聘更多有经验的维修人员 , 通过岗后培训和继续教育开展计算机等专业的学习班 , 不断提升已有维修人员的整体水平。要求各个班组每天巡回检查供热设备 ,认真仔细填写各种原记录 ,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做好上下班交接工作 ,为供热设备的管理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5 结束语
对供热设备的故障进行合理判断和精准维修 , 不仅能有效降低故障发生概率 , 还能提升其运行质量 , 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工作人员需要结合供热设备的实际情况 ,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 ,掌握更多的技术技能 ,积累丰富的操作经验 ,以在维修过程中尽快解决问题。同时 ,供热企业还要转变供热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 ,构建预防性维修工作程序 ,制定规章制度 ,要求员工严格按步骤开展工作等 ,从而减小供热设备的停机率。
参考文献
[ 1] 张华志.供热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1 3):13-15.
[ 2] 陈万民 ,王佑林 .供热设备预防性维护维修方法[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8(20):89-90.
[ 3] 杜艳萍.供热管道及设备的保温与防腐措施分析[J] .全面腐蚀控制 ,2020,32):54-56.
[ 4] 张鑫 .供热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技术方法[J] .科学技术创新 ,2019 (20):161-162.
[ 5] 程中岳 .保障供热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技术方法[J] .智能城市 , 2018,4(18):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