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9 14:50:49来源:城市晚报点击:675 次
2030年将全面建成省级管理体系
9月17日,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该厅已会同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14个部门单位,制定印发了《吉林省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旨在推动建立省级碳足迹管理体系,以实现经济绿色转型,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根据《方案》,到2027年,全省将出台一批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鼓励引导汽车、轨道交通、钢铁、水泥、石化、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医药等出口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碳足迹核算,初步建立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及分级管理制度。到2030年,核算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得到广泛推行,全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全面形成。
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张齐斌介绍,《方案》明确14项重点任务,包括扩充完善省级产品碳足迹因子、落实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开展信息披露工作等。
张齐斌表示,精准核算产品碳足迹可以有效摸清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源和排放量,从而找准降碳着力点,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碳足迹管理可以助力企业有效应对国际涉碳贸易政策,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发布会现场还分享了省内企业在碳足迹管理方面的成功实践案例。一汽-大众规划绿色发展科专家王永国博士透露,一汽-大众参与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三项碳足迹核算方法学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填补了国内汽车行业碳足迹核算标准空白;该企业已获首届汽车企业碳足迹管理体系“五星”评价。目前,一汽-大众正推进全链条降碳,包括使用低碳钢、建成行业首个整车厂发电上网风电项目、2025年底上线产品碳足迹数字化系统等,目标2030年实现商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29%。
建立省级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会同相关部门立足我省实际,加快构建彰显地域特色优势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产业链减污降碳,助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
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雪
凡来源注明中国城市节能网的内容为中国城市节能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