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9 14:17:27来源:人民日报,政策来源:兴园化工园区研究院点击:695 次
近期《人民日报》第5版刊发题为《探访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 零碳生产是如何实现的?》的文章,报道了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智能化管理、绿色产业链构建等创新方式,逐步探索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开栏的话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工厂和园区作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推进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全国多地陆续探索建立零碳园区、零碳工厂,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向绿而行。
本版今起开设“人与自然·走进零碳园区(工厂)看转型”栏目,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寻访各地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建设的生动案例、鲜活实践,讲述绿色转型发展的故事,展现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澎湃动能。
初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蒙苏经济开发区,寒气未消,位于这里的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已是一派火热繁忙景象。光伏、光热、氢能、储能等企业加速生产,蓝色光伏板和风力发电机源源不断地生产绿电,输送到各家企业;工业污水处理厂将废水处理后重新输回企业循环使用……
园区企业绿电使用比例接近70%,废水循环利用率达95%……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正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智能化管理、绿色产业链构建等创新方式,逐步探索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近日,记者走进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探访园区如何实现零碳生产。
园内企业绿电使用比例接近70%,同时利用循环水,全程碳排放抵消归零
什么是零碳园区?专家介绍,零碳园区是指在一定周期内,通过清洁技术支持、碳回收技术、能源储存交换等方式,对碳排放进行减少、抵消或清除,最终实现碳排放总量在核算周期内“归零”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走进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远景项目,一排排光伏板鳞次栉比,远处的大型风力发电机随风转动。作为最早落地零碳产业园的企业,远景动力鄂尔多斯电池超级工厂一期项目已全部投产,每天可产电池电芯3万颗。
2020年国家提出“双碳”目标,鄂尔多斯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急需实现绿色转型。“我们当地的风能、太阳能及土地资源十分丰富,零碳应用场景也很多,如新能源重卡、光伏储能产业集群,具备发展零碳产业园的条件。”蒙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徐建刚介绍。
为此,2021年,鄂尔多斯市政府尝试打造零碳产业园。可园区建设初期,标准编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碳计量等工作都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标准可依。
“我们边摸索边与各方合作推动标准建设,先后参与《零碳产业园建设规范》《绿色电力应用评价方法》等多项国家、地方标准编制,从规划布局、统计核算、减排路径等方面,为零碳产业园的建设提供统一指导和保障。”徐建刚告诉记者。
2022年3月,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获批建设。2022年4月8日,远景项目一期建成投产。
“我们配套了4万千瓦的风光新能源,为企业生产提供大量绿电,剩余部分优先采购绿电指标,同时利用循环水,全程碳排放抵消归零,真正实现零碳生产。”远景鄂尔多斯基地副总经理王尧介绍。
据介绍,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依托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配套建设38.5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实现新能源就地转化,园内企业绿电使用比例接近70%。
将绿色能源用来生产零碳产品,通过提升技术和工艺实现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
零碳园区真的没有碳排放吗?专家解释,零碳产业园并不是没有碳排放,而是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生产,同时通过提升技术和工艺实现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
在零碳产业园工业污水处理厂及水资源再生利用项目中控中心,通过大屏幕,可以实时看到上游光伏企业产出的浑浊废水,经过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以及膜处理等过程,最终产出了清澈的再生水。
“这是目前国内光伏领域最大的工业废水零排项目,由中铁上海局承建,目前日处理废水规模约5万吨。”中铁上海局水资源再生利用项目党支部书记高伟说,这一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将上游光伏企业的废水,经过处理后重新输回上游光伏企业利用,回用率达到95%。
这个项目基本解决了园区内多家新能源企业工业生产用水需求,真正实现废水零排放。“剩余的浓盐水则通过蒸发结晶工艺处理,产出氯化钠、硫酸钠等工业盐,能够二次销售,为光伏废水处理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高伟说。
在园区内的内蒙古百川光热科技有限公司反射镜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正按要求对玻璃原片进行严格检验。
“我们生产的曲面和平面反射镜用于太阳能光热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绿色发电方式,不需要消耗矿物燃料,更加环保。”内蒙古百川光热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窦怀新告诉记者。
据介绍,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绿电比例达到80%,热力也由绿电加热,92%的用水实现循环利用,剩余则进入工业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最终产出用于绿色产业的产品。
“今年我们将与园区合作,建设一个以光热为支撑、为整个园区提供绿色热能的‘零碳’供能体系。”窦怀新说。
在距离企业15公里的苏布尔嘎镇,当地已有不少牧民用上了该企业研发的小型化民用光热系统。据估算,每户牧民单个采暖期可节省40%的供暖费,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800千克,既减轻了牧民生活负担,也改善了当地空气质量。
近年来,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不断引进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包括华景、隆基等10家,形成了集风能、光伏、光热、氢能、储能、新能源重卡等为一体的“风光氢储车”全产业链条,将绿色能源用来生产零碳产品,推动零碳工业体系逐渐形成。
2024年,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新能源产值达到200.9亿元,实现翻倍增长,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双赢”。
探索制定零碳园区标准,开展绿色产品认证
零碳园区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园区管理、企业生产提出了更为精细、更为全面的环保要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在快速发展中,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面临着不少难点与问题。
“一方面是鄂尔多斯地处西部内陆,吸引发达地区头部企业落地较为困难;另一方面在绿色电力系统配套、相关标准认定以及绿色产品认证等方面没有先例,需要在实践中摸索。”蒙苏经济开发区发展和招商局局长何宏治说。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先行先试,展开探索。
“我们配套打造零碳创造中心、青青客舍、实验转化基地等科技人才服务基地,搭建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氢能关键装备检测实证研发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使企业能够无缝衔接、就近融入‘风光氢储车’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何宏治说。
在标准制定方面,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先后发布了零碳园区建设多项自治区地方标准。“我们还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制定国家标准《零碳产业园建设导则》,计划今年上半年发布,并将在园区内实践检验。”徐建刚介绍。
在绿色产品认证方面,园区于去年8月成立了净零工业环境服务(内蒙古)公司,帮助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绿色低碳产品认证等方面服务。园区还建立了能碳管理平台,目前52家规上企业已接入平台。
“零碳园区建设是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构建零碳生态,打造绿色转型先行区、兴业富民示范地。以建设绿色电力消纳集中地、绿色制造业集聚地、绿色商品出口贸易集散地为牵引,着力打造零碳产业园升级版,提升绿色转型竞争力。”蒙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崔永平说。(记者 张枨)
来源:《人民日报》
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全国省、市“零碳园区”地方评价标准及奖励政策汇总如下:
“零碳园区”地方评价标准
序号 |
地区 |
发布时间 |
相关文件 |
1 |
内蒙古自治区 |
2023年4月28日 |
《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 |
2 |
雄安新区 |
2023年12月22日 |
《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标准》 |
3 |
海南省 |
2024年3月14日 |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创建技术标准》 |
4 |
福建省 |
2024年7月3日 |
《工业园区低零碳创建评估准则》 |
5 |
盐城 |
2024年7月22日 |
《盐城市《沿海(近)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https://www.yancheng.gov.cn/art/2024/7/22/art_3251_4214859.html |
全国各省“零碳园区”奖励政策
1、四川省 |
|
行动目标 |
到2027年,力争在全省打造一批零碳工业园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目标2025年建成20个近零碳园区 |
重点领域 |
清洁能源规模利用、绿色低碳产业培育、绿色低碳技术支撑、智慧能碳系统建设等。 |
园区条件 |
园区需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工业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具备良好的水风光资源基础,近3年未发生重大安全或环境事件。 |
相关政策文件 |
《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2025年3月6日)https://jxt.sc.gov.cn//scjxt/qtwj/2025/3/6/abaf9b719c2c4000a903c3900a951c4b.shtml |
2、江苏省 |
|
行动目标 |
以能源活动二氧化碳直接排放为重点,研究制定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指标体系和建设指南,强化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政策支持 |
重点领域 |
(近)零碳产业园应构建温室气体核算基础能力,并围绕能效水平标杆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供给零碳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资源利用循环化、运营管理数智化这6个方面开展建设工作。 |
园区条件 |
示范项目原则上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并持续推进项目建成投产。 |
相关政策文件 |
《江苏省(近)零碳产业园建设指南(暂行)》(2024年3月30日)https://fzggw.jiangsu.gov.cn/art/2024/4/17/art_84097_11238769.html |
3、苏州市 |
|
行动目标 |
形成一套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模式,树立园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标杆。 |
相关政策文件 |
《国家碳达峰试点(苏州工业园区)实施方案》2024年5月9日https://www.suzhou.gov.cn/szsrmzf/zfwj/202405/3df5e68dcc1a4bf79947e6cbb4524968.shtml |
4、常州市 |
|
行动目标 |
到2026年末,完成10个以上近零碳园区试点示范项目的建设。 |
重点领域 |
重点选择绿色产业园区、外贸出口相对集中的园区、“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绿岛”园区、科创产业园区等园区类型 |
资金、政策支持 |
对列入常州市近零碳园区试点计划的园区,给予每家5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对完成试点创建并通过验收的近零碳示范园区,给予每家最高50万元的示范奖补。
推动零碳投资基金为我市零碳科技领域的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助力加快技术瓶颈攻关。支持金融机构提供近零碳园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园区建设和运营、园区内企业转型发展提供项目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并购贷款、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产品,在贷款额度、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发行绿色债券推动近零碳示范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
相关政策文件 |
《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https://www.changzhou.gov.cn/gi_news/516172101018445#:~:text= |
5、南通市 |
|
行动目标 |
到2027年,(近)零碳试点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建设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市广泛开展(近)零碳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
重点领域 |
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推进减污降碳协同2个方向,开展我市(近)零碳产业园区试点工作。 |
园区条件 |
1.实施主体明确、边界清晰,减碳潜力较大且创新动力较强,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示范性。 |
资金、政策支持 |
对纳入首批南通市(近)零碳试点产业园区,验收合格后给予不超过8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对创建完成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园区,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园区、江苏省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园区等国家、省级试点任务的园区,分别再给予不超过20万元、10万元的资金奖补。同一园区每个层级只能享受一次奖励,奖补资金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
相关政策文件 |
《南通市(近)零碳试点建设实施方案》https://www.nantong.gov.cn/ntsrmzf/2024ndlq/content/8529ec48-8430-4082-966c-d74def92b7e9.html《南通市(近)零碳试点奖补政策实施细则》2025年1月13日https://www.nantong.gov.cn/ntsrmzf/ntsfzhggwyh/content/87ca2581-818b-43ee-957e-e418ed23a6b7.html |
6、浙江省 |
|
行动目标 |
设立资源利用绿色化、基础设施绿色化等7大项评价指标,鼓励园区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杭州市:加快绿色低碳园区建设。落实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鼓励重点开发区(园区)编制碳达峰方案。实施绿色低碳工厂(园区)创建工程,到2025年,市级及以上绿色工业园区达到10个、绿色低碳工厂达到400家。 |
相关政策文件 |
《浙江省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建设评价导则(2024版)》(2024年5月28日)https://jxt.zj.gov.cn/art/2024/5/28/art_1582899_26283.html |
7、安徽省 |
|
行动目标 |
到2027年力争打造5个以上零碳产业示范园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到2030年力争累计建成20个以上零碳产业园区,构建促进园区零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
重点领域 |
重点任务:建设能碳管理系统、突破零碳关键技术、构建清洁能源体系、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园区全面绿色转型、支持创建低碳零碳标准 |
园区条件 |
1.要有清晰的区域边界,满足《建设方案》规定的零碳产业园区创建标准要求; |
相关政策文件 |
《安徽省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方案(试行)》(2024年5月13日)https://fzggw.ah.gov.cn/public/7011/149418221.html |
8、山东省 |
|
行动目标 |
筛选一批低碳工作基础较好,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县(市、区)、园区和社区开展近零碳示范创建。到2025年,建成一批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社区。总结近零碳建设模式和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近零碳发展经验。 |
重点领域 |
评价指标体系:近零碳园区共包括低碳管理、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基础设施、低碳交通、低碳生活6个领域25项指标,其中约束指标14项、参考指标11项 |
相关政策文件 |
《山东省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社区示范创建实施方案》(2023年7月6日) |
9、贵州省 |
|
相关政策文件 |
贵州省零碳工业园区评价要求(暂行)2024年11月11日https://gxt.guizhou.gov.cn/gxdt/tzgg/202411/t20241112_86056597.html |
10、福建省三明市 |
|
行动目标 |
到2030年,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推动三元经济开发区小焦工业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沙园争创绿色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
重点领域 |
以产业集聚、生态化链接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综合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园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扩大绿色制造体系覆盖面,推动工业园区低零碳、循环化改造,积极引导条件成熟的绿色园区率先开展低零碳建设。 |
相关政策文件 |
《三明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2023年10月12日) http://jxw.sm.gov.cn/szfgzjg/jxw/zfxxgkml/zdjsxm/202311/t20231102_1971474.htm |
11、上海市 |
|
行动目标 |
到2025年,创建零碳园区5家 |
相关政策文件 |
《上海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2022年12月8日)https://www.shanghai.gov.cn/nw12344/20221212/f9ab5f50fe0c4c73884667958d0358ee.html |
12、重庆市 |
|
行动目标 |
打造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开展近零碳园区试点,打造一批近零碳试点建设优秀案例。 |
相关政策文件 |
《重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2023年2月7日) |
13、河南省 |
|
行动目标 |
打造绿色低碳工业园区。 |
相关政策文件 |
《河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2023年3月26日) |
14、湖南省 |
|
行动目标 |
到2025年,新增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园区50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碳达峰优秀典型经验和案例。 |
相关政策文件 |
《湖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2022年12月22日) |
15、河北省 |
|
行动目标 |
到2025年,通过已创建的绿色工业园区实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碳达峰优秀典型经验和案例。到2030年,累计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园区30家。 |
相关政策文件 |
《河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2023年3月29日) |
16、云南省 |
|
行动目标 |
到2025年,通过已创建的绿色工业园区实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碳达峰优秀典型经验和案例。 |
相关政策文件 |
《云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2023年8月25日) |
17、山西省 |
|
行动目标 |
加强园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及共享,建设一批绿色低碳发展成效较好的示范园区 |
相关政策文件 |
《山西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2023年5月30日) |
凡来源注明中国城市节能网的内容为中国城市节能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