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 21:58:12来源:银川经济开发区点击:672 次
面对未来产业发展的澎湃浪潮,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银川经开区”)以凝“新”聚力为核心,通过招商引资创新“破局”,引入源头活水,打造AI生态“沃土”,厚植创新根基,激发企业创新澎湃动能,锻造核心竞争力,三大举措协同发力,勾勒出竞逐未来的清晰路径。
招商引资“破局”
日前,在银川经开区一场新材料、新能源项目路演会上,企业负责人刚结束宣讲,多家金融机构便释放出投资兴趣。这一幕正成为银川经开区招商工作的“新常态”。在西北地区的产业版图上,传统招商模式面临着优质项目因融资难而落地慢、金融机构因信息不对称而不敢投的挑战。
对此,银川经开区在与项目对接之初便介入尽调,主动搭建融资桥梁,将传统招商中“先落地后融资”的线性流程,再造为“融资落地双轨并行”。
“为了提升招商效能,打造宜商环境,在严格遵守公平竞争原则,确保运作专业性、市场化和透明度的前提下,我们创新性地将资本赋能深度嵌入招商前端,以金融服务为纽带,同步实现企业核心发展需求和园区吸引优质项目的双重目标。”园区负责招商和金融服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部门间相互协调,打出一套前置组合拳,才能构建产业链精准招商生态体系,打造营商环境系统支撑体系。
资本提前介入大幅降低企业投资风险,金融机构的专业尽调也为政府筛选出真正优质的项目,绿电和生产要素优势通过软性的营商服务得以显现价值,园区也摸索出一套撬动上下游和生态圈的打法模式。
“融资前置招商的模式通了,项目落地的周期会革命性缩短,我们的区域竞争力也能得到本质性重塑,从而逐步形成可持续的招商生态。”银川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何梅说。
AI生态社区育“沃土”
银川经开区围绕“算力之都”建设目标,通过强化要素保障、落实配套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式,全力打造集成果展示、企业培育、生态聚合于一体的宁夏首个人工智能生态社区,努力实现算力、数据、应用的高效协同,为构建“数算用”一体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打下坚实基础,牵引带动区域数字经济产业蓬勃发展。
走进银川经开区人工智能生态社区银川中创普惠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智算中心,一排排黑色的智能算力机柜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工程师们穿梭其中正在对各个机柜进行检查。这座以“绿色算力+产业赋能+场景落地”三位一体服务定位的智算中心,正让银川经开区科技感十足、智能化拉满。
“我们依托宁夏‘东数西算’枢纽优势,打造了一个服务模式多样化、生态系统开放化的智算中心,通过为客户提供多元租赁服务、边缘计算算力调度平台、人工智能+场景化业务等从底层资源到上层应用的全线服务,努力成为更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坚实后盾。”中创普惠副总经理孙艺格说。
在银川经开区人工智能生态社区宁夏毕方玖章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打造的“毕方智映”系列产品矩阵,正通过文本、音视频等一键生成能力,重塑数字内容生产流程,积极为客户提供从创作到落地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作为一家以多模态生成式AI技术为核心的创新型科技企业,毕方玖章依托专业团队力量,构建了“垂直深耕+横向扩展”的赋能体系,实现了全场景应用覆盖,在为千行百业提供可定制化智能解决方案的同时,加速产业智能化升级与数字化转型。
“前沿技术的突破、创新格局的形成,从来不能只靠单打独斗,而是需要技术、政策、产业共同参与、协同合作。”宁夏毕方玖章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段永刚说。
在银川经开区,企业入驻人工智能生态社区,不仅享受到了人才培养、法律服务、房租减免等一系列政策支持,还与聚集在一起的同行业伙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形成了“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左右邻舍就是商业伙伴,生态社区就是产业链”的新格局,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及应用,努力形成具有银川特色的“数算用”一体化产业生态,为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注入强劲动力。
企业聚力创新增动能
“在这个工位上面,工作人员只需要操纵鼠标,执行指令,就能完成一些精密零部件的加工,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标准化,稳定性更高。”银川经开区企业一工机器人银川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说。
现在,各行各业市场不断细分,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强调基于客户需求的竞争,生产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产品已成为必然选择。面对传统生产线多品种、小批量生产难题,一工机器人银川有限公司以灵活、可重构设备与系统,为工厂装上“智慧大脑”,实现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凭借这一核心技术,一工机器人获封“柔性制造专家”,成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专属设计师”。
在共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3D打印铸造车间,处于全球领先的3D打印铸造装备整齐陈列。对于共享智能装备来说,这一套设备已经算是“老产品”了,去年企业又研制出了尺寸更大、规模更大、铸造工艺更简单的高端设备。以风电设备的大型轮毂制造为例,传统工艺需将模具拆分成十几块分别打印,再进行复杂的拼装,不仅效率低,而且精度难以保证。共享智能装备自主研发的铸造3D打印装备,仅需打印六七块砂形,就能完成整个轮毂的铸造。
“老设备1小时最多能打印到400升,新设备1小时能打印到1500升,新设备无论是供砂、喷墨的能力,还是整个结构的刚性,都得到大幅度提高。”新设备的成功投用,离不开企业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如今,共享智能装备已在铸造3D打印领域深耕细作,手握相关专利7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00余项,产品占据全球4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铸造3D打印领域的领军企业。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银川经开区通过要素的强力集聚与模式的创新突破,重塑了区域竞争力,为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注入了强劲引擎。这片创新热土正以其清晰的路径与澎湃的活力,加速竞逐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凡来源注明中国城市节能网的内容为中国城市节能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